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東灘村,村民劉永明一家搬進災后重建房已有四個多月了。新房布局合理、寬敞整潔,穿過暖廊來到廚房,劉永明夫婦忙著準備湯圓,元宵節這天劉永明住在縣城的女兒和外孫要回來! 自門源“1·08”地震災后農房恢復重建工作開展以來,海北州各級部門主動作為、優化工期,把省委的“規劃圖”、海北州委的“施工圖”轉化成震區人民幸福生活的“實景圖”。 截至去年12月底,門源縣拆除重建已開工1045戶,開工率97%,建成入住310戶。C級住房加固已完工273戶;B級住房維修已開工120戶,開工率93%。未竣工及未開工的項目則通過租住、集裝箱板房、投親靠友等方式解決相關群眾安全住房,保障他們溫暖過冬。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今年的春節過得很舒心。”劉光明將灶臺收拾干凈后坐在餐桌前和記者講起了關于新房的點點滴滴。 “我們家原先的房子不算舊,但我們這里距離震中只有10多公里,強震讓墻開了個大口子。”劉光明說,去年1月8日,門源縣發生6.9級地震后,當天就有專家上門檢測房子的安全性,他家房子被鑒定為危房,一家人搬到救災帳篷里生活。 “有干部來家里說國家會給我們蓋新房。”劉光明知道蓋房肯定要花不少錢,他自己又找親戚借了2萬元,萬一錢不夠用,可以應應急。 “政策太好了!”劉光明沒想到黨和國家,沒花老百姓一分錢就把新房給蓋起來了。新房完工后,等到牲畜出欄的時候,他賣出去上百只羊羔,只花了9萬元完成重建房的軟裝和硬裝。 “多虧了黨員干部,新房才能蓋得這么快,去年9月28日,我們就搬進了重建的新房。”蓋新房時,劉光明也會干些零碎活,令他動容的是,蓋重建房期間,州縣鄉的黨員干部,幾乎天天上門看工期、盯質量,比他本人還上心。 在重建房施工過程中,海北州通過周密組織部署,強化施工管理,督促建房戶和施工企業嚴格按圖施工,規范設置上下圈梁、構造柱,強化鋼筋、混凝土、砌體等結構的實體質量抽樣檢測,確保達到抗震設防目標。同時,發動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加密巡查監督頻次,真正實現進度有時序、質量有保障,切實把重建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可靠工程。 記者來到門源縣青石嘴鎮下大灘村村民胡永德家,一座磚混結構的重建房主體框架拔地而起。“等天氣暖一點,重建房未完成的部分就能開工建設。”談及重建房,胡永德連連說起了感謝的話:“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新盼頭!” “建房期間,鄉上的黨員干部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困難。”胡永德說,下大灘村重建的家庭有26戶,青石嘴鎮專門找車帶大家去皇城鄉參觀重建房的模型,幫大家了解磚混、輕鋼等建造類型的不同之處。 不僅如此,門源縣委縣政府還安排了貼息貸款,重建戶在建新房的過程中有資金困難,都可以申請,砂石料等建筑材料,重建戶同樣享有優惠價,“我把新房從80平方米加蓋到110平方米,只墊付了2萬多元,特別實惠。”胡永德說。 胡家重建房的左邊,是胡永德去年花了5萬元搭建的彩鋼房,一家人春節是在彩鋼房過的。胡永德的妻子在村里開了家小商店,商店的收入足夠一家四口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 “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老百姓以后的日子好著呢!”正月十五過后,胡永德盤算著外出打工:“早點出去掙錢,給新家把家具都置辦全,把日子越過越好。”(相關資料圖)
關鍵詞: 促發展保障民生震區群眾的生活實